2006.7.5()敦煌

    夜臥火車上一夜寤寐著,不知是醒是睡,總之腦袋曾空白個一陣子,表示有睡著的感覺。一大早便起身,車窗外早已明亮,是一片荒蕪,戈壁景色,接連看了兩三天,不再感到新奇,此時新奇的是昨夜火車的經驗。

    聽到車廂廣播,柳園就快到了,因為大件行李早在烏魯木齊便已託運,眾人早已收拾好隨身行李,興奮的準備下車。方才下車,柳園車站便下起雨來,眾人皆笑稱宜蘭人到哪兒都遇雨。隨後,甘肅段的導遊來車站接我們,先帶我們到車站附近用早餐,早餐中的粥,稀的可憐,還好食慾尚可。上了遊覽車,導遊介紹要陪我們四天,從敦煌帶到蘭州全程千餘公里。導遊直稱我們幸運,敦煌這十年來年平均降雨量為39.6毫米,在台灣隨便下一場雨都比這數值多,而我們卻幸運地遇上雨。

    從柳園車站到敦煌市區約128公里,得花2小時,先前在吐魯番市區與車站離55公里便覺不可思議,這敦煌市區到火車站竟要百餘公里,而且一路巔簸難行,搖搖晃晃二個多小時後,接近敦煌市區,沿途農民在路邊擺賣的「李廣杏」正是收成時候,黃皮的杏子,甜美可口,值得推薦。抵市區後,首先見到的是敦煌的標誌「反彈琵琶仕女」雕像,源於莫高窟中的第231洞窟圖畫。

    因一夜夜行火車,沒有盥洗,因而先入住敦煌山莊梳洗一番,在午餐後前往名列「世界文化遺產」的莫高窟。

    莫高窟位於敦煌市東南,在鳴沙山東麓的斷崖上。始建於東晉,傳說是個名叫樂尊的和尚在此建造了第一個石窟。此後商旅為求旅途平安而修建石窟,一直延續到元代。洞窟數目約 492個,壁畫總面積為 45000 平方米,若將所有壁畫排列起來,就有30 公里長。1987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。參觀莫高窟,購票後園區會安排一名講解員,每位講解員只對參觀團體介紹十個洞窟,每個團體可能因為講解員的不同而參觀不同的洞窟;此行,我們共參觀九個洞窟,洞窟內有美麗飛天壁畫及佛像,怕光及遊客的指劃,是禁止拍照的,所以只能依序分別約略敘述:

17窟:俗稱藏經洞。為唐代河西都僧統洪辯(正確的寫法為「恐」的上半部+  言,音「辯」)的影窟。清光緒二十六年(1900年),莫高窟道士王園,率人以流水疏通三層洞沙, 才發現此秘室,此洞保存完整,為莫高窟的代表洞之一。

328窟:建於初唐,窟內的釋迦牟尼佛、阿難、迦葉及供養菩薩,其中一尊供養菩薩在1923年被美國人盜走,現存放在波士頓博物館。此窟將於今年715日起永久關閉,我們何其幸運,能目睹風采。

427窟:始於隋、修於宋,洞內供奉未來佛,從現在到未來佛世界需567千萬年,若能修練到未來佛境界,將可達84000歲的長壽。

第428窟:位於莫高窟正門後方,為北周時間,特色是佛像佛畫以白眼白鼻為主,每年四月初八,當地人會在此窟男左女右繞行佛像三圈,以求平安。可惜在文革時期遭紅衞兵破壞殆盡。

259窟:建於北魏,依法華經刻畫的飛天精美動人,洞內左側門口的禪定佛,有敦煌的蒙娜麗莎之稱,是區內開放最早的洞窟之一。

231窟:建於中唐,為唐人陰嘉政為感念其父母養育之恩所建,洞口上沿有其父母像,左側壁畫中的「反彈琵琶仕女」為敦煌的城市標誌。

148窟:建於盛唐,為釋迦牟尼佛涅盤臥像及72弟子舉哀像,臥佛長十五米,規模宏偉。

130窟:建於盛唐,為未來佛彌勒佛坐像,佛高二十六米,佛手因重修左右並不對稱協調。

96窟:建於初唐武則天時期,為未來佛彌勒佛坐像,佛高35.5米,是窟內第一大佛。觀莫高窟後,對於古文物的保存,中國歷經戰火及近代文革,有些文物被毀或盜,如窟內許多無頭佛像或壁上到此一遊的塗鴉,令人心在淌血,這也難怪有些人在觀看莫高窟後形容為「莫高哭」,不要放聲高哭,慟!

       敦煌博物館,是我此行見過最差最爛的景點,原本以為會有陳列的文化藝術,令人失望的是,館內用幾用保麗龍做的模型,幾件出土的小文物充數,收費15元騙取遊客的錢,旅行社若有帶團經驗實在不該將此列為景點,徒讓遊客留下不好印象。


莫高窟九層塔

莫高窟九層塔側寫


莫高窟內禁止拍照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an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